◎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数、疏散距离指数等参数。
安全疏散距离是控制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要素,疏散距离疏散过程越短,越安全。这种距离的确定不仅要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建筑功能和平面布置的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从房间内最远的点到门疏散距离;第二个是从门到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的距离。
1、 工厂管理安全疏散距离
要确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有必要考虑楼板(如单、多、高层)的实际情况、生产的火灾风险类别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从工厂内任何点到最近点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注:1。火灾风险越大,则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越严格。
2安全疏散距离.装置的耐火等级越低,则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越严格。
3设备的安全疏散距离规范是指设备中任何点到最近点安全出口的距离,而不是设备中任何点到疏散门或疏散门到安全出口的距离。
4.对于工厂,当规范中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增加25%。
2、 仓库安全疏散距离
由于仓库内人员数量较少,且对仓库内的环境有更好的了解,本规范未规定仓库安全疏散距离。
3、 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1.从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注:1具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有所提高,因此当建筑物中设置了所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根据上表的规定增加25%。
2开放式走廊通风、采光、降温良好,有利于安全疏散。因此,消防逃生距离最远多少米,根据上表的规定,从房间疏散门开口到开放走廊到建筑物内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增加5m。
例如,对于具有开放式走廊的多层办公楼,当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到安全出口中最近的疏散距离的距离为40+5=45(m);当提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疏散距离可为40×(1+25%)+5=55(m)。即,对于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满足设置开放式阳台或开放式楼梯间要求的建筑物,其疏散距离先增加25%,然后增加或减少。
3.如果发生火灾,开放式楼梯间将成为烟雾蔓延的主要通道,因此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根据上表的规定,从通向疏散走廊的房间疏散门到最近的开放式楼梯间的直线距离应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末端时,应根据本表的规定减少2m。
2.楼梯应直接连接到一楼的外部。如果确实有困难,可以在一楼使用扩展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通向室外的门设置在距楼梯不超过15m的位置。
3.从房间内任何点到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4.一、二级耐火等建筑物内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是两个以上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消防逃生距离最远多少米,从室内的某一点到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在30米以上。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时,或者在楼梯间避难时,采用长度在10m以下的疏散通道通过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如果将这个地方设定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从室内任意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以分别增加25%。
例如,某个营业厅采用避难通道连接安全出口,消防逃生距离最远多少米,该避难通道的长度为10m时,从该场所的某个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可以是30。×(1+25%)+10×(1+25%)=50(m)。也就是说,从营业厅内的某个点到最近的出口的距离是37.5米,通道的长度是12.5米,安全疏散距离营业厅内不是35米,通道是15米,各自可以增加25%。
四、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
1.住宅建筑内直接避难通道的大门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下表规定。(住宅在考试中很少,和公共建筑相似的地方很多,所以不详细举例)
注:1开路式到外廊的门最近的安全出口为止的最大直线距离根据上表的规定可以增加5m。
2从直通疏散通道的门到最近的地方打开楼梯之间的直线距离,当本门在两个楼梯之间时,应按照这张表的规定减少5米。当该户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终端时,必须按照上表的规定减少2m。
3在住宅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情况下,根据上表的规定可以增加25%。
从门到4跃廊式住宅的门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计算,楼梯的一段距离可以用那个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计算。
2.楼梯之间从第一层直通室外,或者扩大到第一层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采用前室。如果楼层不超过4楼,可以在15米以内设置通往室外的门。
3.从任意一个点到直通疏散通路的门的直线距离不能大于上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边上的疏散门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
注:在跃进式住宅中,门内楼梯的距离是楼梯水平投影长度的1.50倍。